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

(8)詞:徐行曰步 疾行曰趨 疾趨曰走


 
(8):徐行曰步  疾行曰趨  疾趨曰走

不戰而走, 亦步亦趨, 徒步,徘徊, 徜徉, 踟躕, 踉蹌, 蹣跚, 蹉跎, 踽踽, 跋涉

 
在現代漢語裡,是步行的通稱,如說走路,就是在道路上一步一步地向前行進。古代的卻不然,它相當於現在的,也就是跑步前進。還有逃跑義,如敗走不戰而走

也是,在古代與走同義。奔還有為某事奔忙的意思,如奔命奔喪

《莊子 ž 田子方》有「夫子步亦步,夫子趨亦趨,夫子馳亦馳」的話,原意是說孔子學生顏淵學習夫子的一舉一動,後來縮寫為亦步亦趨,用以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隨別人。
 
在古代,疾行的,被認為是表示敬意的一種方式。據《論語 ž 子罕》記載﹕「子見齊衰者、冕衣裳者與瞽者,見之,雖少必作,過之必趨。」意思是說,孔子會見穿喪服的人、穿戴禮帽禮服的人以及盲人,即使年紀比自己輕,也一定站起來。走過這些人時,一定要快走幾步。

是徐行,因稱步行可以用作量詞,意為腳步。古時稱人行一走跨出一足為一,跨出兩足為。《荀子 ž 勸學》有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」的話。跬步就是半步。

徒步也是步行。 《周易 ž 賁卦》有「捨車而徒」的話,說是放棄坐車,甘願步行。徒步又是平民的代稱,因為古代平民大都出行無車。

由於人在行走時姿態的不同和腳步大小快慢的不同,因而產生出不同的形容詞,常見的有:

徘徊,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行走。

徜徉,自由自在地往來。

彳亍,小步,走走停停。

踟躕,心裡遲疑,要走不走。

躊躇,猶豫不前。

躑躅,徘徊不進。

踉蹌,走路不穩。

蹣跚,腿腳不靈便,走路緩慢搖擺。

跮踱,走路忽進忽退。

蹉跎,失足跌倒。

踽踽,一個人獨自走路。
 
下肢除了行走和奔跑以外,還可以做跳、踢、踩、踮等動作。踴躍本義是跳,後來用來形容情緒熱烈。踐踏蹂躪本義是踩,後來用以表示暴力摧殘。蹴既可解釋為踢,如蹴鞠是古代的足球運動,又可解釋為踩,如一蹴而就,是說踏一腳就能成功。是踮起腳尖的意思,與企相通。
 
人們通常用跋涉來表明長途旅行的辛苦。跋是登山涉是渡水,合起來為跋山涉水。
吾三省   中國文化背景八千詞
 

(7)詞:視聽 見聞 聰明



(7):視聽  見聞   聰明

耳聰目明, 振聾發聵, , ,

在古代漢語中,有關視覺和聽覺的單字很多,其中常見對舉,對舉,對舉。

指具體的動作,而指的是動作的結果。人們常用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來形容漠不關心的態度。

視與聽本指人體的動作,後來引伸為治理、處理一類抽象意義。舊時君主臨朝主持政務稱為視朝聽政,官吏審判訟案稱為聽訟
 
聰是耳力好,聽得清楚,明是目力好,看得明白。 耳聰目明說人的感覺靈敏。聰慧聰穎聰敏聰瞭等詞常見於古籍,表示聰明。另外,失聰是耳聾,失明是眼瞎。是天生耳聾,成語有振聾發聵是一隻眼瞎,是兩眼眼都瞎。瞽又是樂官的代稱,因為古代以瞽者為樂官。

吾三省   中國文化背景八千詞

(6)詞:手足



(6):手足

手舞足蹈, 手足無措, 摩肩接踵, 曲肱而枕, 捉襟見肘, 抵掌而談, 首屈一指, 旋踵

手足或手腳對舉,泛指舉動或動作,如成語有手舞足蹈手足無措,俗語有手忙腳亂七手八腳

是手臂和身體相連之處。並肩和比肩,都是肩挨肩,常用以比喻行動一致。摩肩接踵和比肩繼踵,都是肩挨肩,腳碰腳,形多人多擁擠。脅肩累足是說聳起雙肩,並攏雙腳,形容畏懼的狀態。脅肩諂笑是說聳起雙肩,強裝笑容,形容逢承別人的醜惡面貌。可以挑物,因而引伸作責任任務解,如仔肩是所承擔的任務,卸肩就是卸除任務。
 
,俗稱胳膊,是肩以下腕以上的部分。交臂是兩人以臂相接觸,交臂失之或失之交臂,是說雖遇良機卻當面錯過。把臂是握人手臂表示親密,奮臂是高舉手臂,振臂是揮動手臂,攘臂是捋袖伸臂,都表示情緒的激昂振奮。
 
,一般指上臂,但有時也指前臂或整段手臂,如曲肱而枕就是彎著胳膊做枕頭。

是上臂和前臂相連之處。掣肘是捉住別人的肘臂,比喻在別人做事時從旁牽掣。捉襟見肘,是說拉一拉衣襟就露出了肘臂,形容衣服破爛,生活貧窮也比喻顧此失彼,窮於應付。

是肩下胳肢窩,肘腋連稱,比喻切近的地方,如變生肘腋就是變故發生在近處。

是手臂和手掌相連之處。扼腕是用手握腕,表示情緒激動或惋惜。

是手背的反面。撫掌和拊掌,都是鼓掌表示歡樂。抵掌是擊掌,抵掌而談形容無拘無束,暢所欲言。反掌是翻轉手掌,成語有易如反掌,極言事情的容易。

兩手各有五指,依次為巨指食指、將指、無名指、小指。屈指是扳指頭計數,屈指可數言其少,指不勝屈言其多,首屈一指表示位居第一。是大拇指,巨擘比喻特出的人物。
 

是大腿。是小腿。是大腿和小腿的交接部分。是膝蓋骨,又是古代的一種肉刑。促膝是說膝碰著膝,形容坐得很近。
 
是小腿和腳的交接部分。是腳底。是腳背。是腳跟。舉踵和企踵都是踮起腳跟,形容盼望殷切。旋踵是旋轉腳跟,表示後退,亦用以形容時間短促。

吾三省   中國文化背景八千詞

(5)詞:兩旁曰牙,中間曰齒


(5)兩旁曰牙,中間曰齒

齠齔  切齒  齟齬
 
上古時代,牙和齒兩個字是有分別的;”兩旁曰牙,中間曰齒。到了古,這兩個字就混用了。

 
字解釋為咀嚼食物的器官外,還有它的引伸義。牙齒數目的多少與年齡有關,所以齡從齒旁。壯齒茂齒說壯年,暮齒等於說暮年。齠和齔都說兒童換牙, 齠齔齠年均指童年。

 
齒冷解說為恥笑,因為笑必須張口,笑的時間長了,牙齒就有冷的感覺,所以令人齒冷就是令人恥笑的意思。

 
切齒是咬緊牙齒,形容憤恨到極點,成語有切齒拊心。

 
齟齬是上下牙齒不齊,比喻彼此意見不合,關係不融洽。

(4)詞:看的同義字

看的同義字
 
(德高望重       瞻前顧後        高瞻遠矚        左顧又盼        遠眺        俯瞰        鳥瞰        一瞥        窺探        以管窺天        矚目        目耕        目不轉睛        目不暇給)

 

相當於現今口語中的。它的引伸義為看待,如重視珍視鄙視蔑視歧視忽視一視同仁視死如歸

 

本作看望、探訪解釋,後來才成了視的同義字。

 

是細看,有意識地看的意思。另外,觀又有欣賞、玩味的意思,如觀賞觀摩

 

是仔細看,看清楚。由看清楚引伸開來,察又有了解、考查的意思,如察覺考察

 

是向遠處看。引伸為希望,如盼望。又作名詞用,表示名譽, 如名望聲望德高望重

 

是抬頭看,是回頭看。成語有瞻前顧後高瞻遠矚左顧又盼可引伸為瞻仰,表示崇敬之意。引伸為照顧,表示關切之意。是目光隨著頭向左右轉動,引伸為盼望

 

是從高處往遠方看,如遠眺

 

是從高處往下面看,如俯瞰鳥瞰

 

是眼光掠過,一瞥指極短的時間。

 

是暗中察看,如窺探窺測。也指從小孔或縫隙裡看,成語有以管窺天,是說所見甚小。又有管中窺豹,是說所見到的是局部而非整體。

 

注目屬目是把視線集中在一點上。矚同屬目相同。

 
極目是盡力之所及望去。目擊是親眼所見。目耕是用眼看書。目不轉睛,解釋為看東西時眼珠不轉動,說明注意力很集中。目不暇給,一作目不暇接,解釋為眼睛來不及應付,說明可看的東西很多。

吾三省   中國文化背景八千詞



2016年6月11日 星期六

(3)詞:迫在眉睫



迫在眉睫

眉看分列人面兩側,眉頭是兩眉附近的地方,眉心是兩眉之間的地方,眉梢眉端是眉毛的末尾部分。
 

黛是青黑色礦物顏料,古代婦女在化妝時先把眉毛全部去掉,然後用黛墨重新畫過,這就是畫眉
 
眉目泛指容貌。眉清目秀就是容貌清秀,眉開眼笑就是滿面笑容。

眉睫是眉毛和睫毛,泛指人的面部表情。看人眉睫就是看人臉色,但眉睫更多用來比喻近在眼前,如迫在眉睫

眉毛有表情的功能,如喜上眉梢眉開眼笑表示喜悅,眉飛色舞揚眉吐氣表示得意,愁眉苦臉雙眉緊鎖表示憂愁,橫眉怒目雙眉倒豎表示發怒。

皺眉是不愉快的表示,古時稱為顰眉東施效顰比喻胡亂學樣,鬧出笑話。

 
眉毛會傳情示意,眉語就是眉毛的舒展或收斂來代替語言。至於眉目傳情眉來眼去,則是眉毛和眼睛配合行動,效果更為明顯。

吾三省   中國文化背景八千詞
 

(2)詞:頭腦和臉面


頭腦和臉面

( )

 

        是同義字, 同指人體的最上部。

        也是人頭。 古代稱君主為元首 稱主將為元帥,稱首功為元勳,稱首惡為元兇,都取頭的引伸義。古代科舉考試,鄉試第一名稱解元,殿試第一名稱狀元,也取頭引伸義。

是頭骨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頂和顛都指頭頂。滅頂是水漫過頭頂,表示致命的災禍。華顛是說頭頂黑髮白髮相間,表示年老。
 


        脖子本來叫引領而望是說伸長脖子遠望。後來叫頸項。前為,後為刎頸是說用刀割前頸自殺。強項是說挺直後項,不肯低頭屈服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額是眉上髮下的部分。額手就是把手舉在額邊,表示慶倖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兩字都指下巴。頤指是用下巴的動向來命令別人,常用以形容身居高位掌握大權的人的傲慢態度。頷又作點頭講,有時也說頷首

 
吾三省《中國文化背景八千詞

問題:

(1)元的本義是甚麼?
(2)頸和項有甚麼分別?